?
一、清池消毒
開春后,對于池塘的修整不可少,四周雜草,池底淤泥,都是重點鏟除對象,淤泥保證在10~15厘米就好,清理池塘時,還要曝曬池底數日,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消毒,可以殺滅病原菌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。
?
二、魚種放養
選魚的要求是體質健壯,色澤鮮明,游泳活潑,鱗片和鰭條完整。放養前先消毒,選擇在晴天中午放。魚種用3%~5%的食鹽溶液或15毫克/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10~15分鐘。
三、放養模式
科學配養的原則是,主養魚占70%~80%,混養魚占20%~30%,吃食性魚類與濾食性魚類的比例為4:1左右。
?
四、日常管理
加強巡塘。每天早、晚清晨日出前后和傍晚日落時分各巡塘1次。發現透明度不夠時。每10天左右加水1次,每次加水10~15厘米。適當調節pH值。不能忘記池塘溶氧量的情況,適時開啟增氧機增氧。最后是魚病防治,積極做好魚病防治工作,做到早發現、早預防、早防治、早見效。
五、施肥追肥
待消毒藥性消失后,于放苗前7~10天,開始投施用2.5%的過磷酸鈣(有效磷含量:16%)堆漚發酵好的雞糞、豬糞、牛糞等畜禽糞肥,施肥量為200~300公斤∕畝,然后向池內注水至80~100厘米,以培育浮游生物。
?
六、餌料投喂
魚種入池2~3天后,水溫達到8℃以上時,可開始投喂配合飼料,實行“五定”投喂管理。投喂的餌料要新鮮,營養豐富才能保證魚吃食后不發病。不同習性的魚要有針對性的投喂。
?